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180.有些魔鬼和灵人会在头部引起一种吸出或抽出,他们以在发生吸出或抽出的点上感到疼痛的方式如此行。我曾体验过这种明显的吸出感,就好像有一层膜正在被吸出。我怀疑其他人能否承受这种痛苦;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体验,最终也就能承受而感觉不到疼痛了。遭受吸出的主要地方是我的头顶,从那里扩散到左耳区域,还扩散到左眼区域。朝眼睛扩散是由灵人造成的,朝耳朵扩散是由魔鬼造成的。这些魔鬼和灵人属于乳糜池和乳糜导管的区域,乳糜从周围各个地方被吸入此处,尽管同时有其它乳糜从这里被输送出去。还有些魔鬼和灵人以几乎相同的方式在我脑袋里面行动,只是没有如此大的吸出力。我被告知,他们就是对应大锅饭微细乳糜的人;这种微细乳糜被输送至大脑,在那里与新的动物本性混合,以便被送至心脏。一开始,我看见那些在外边行动的人在前面稍向左一点,但后来又看见他们更高的位置处;这使我意识到他们的区域从鼻隔膜那个层面向上延伸到左耳那个层面。
构成这个区域的人有两种,有的相当谦逊,而有的却厚颜无耻。最谦逊的,是那些渴望知道人们的想法,目的是吸引他们,并与他们结缘的人;因为人若知道别人的想法,也就知道了他的秘密和内心感受,而这些会将二者联结起来;最终目的是交往和友谊。这些谦逊的灵人只想知道人里面好的东西,并探究它们,了解更多信息,对其它的一切则给出一个好的解释。那些厚颜无耻的灵人也渴望知道别人的想法,并千方百计查明,但他们的目的是利用或伤害这些人。他们因存有这种渴望和努力,所以会将别人的心思牢牢锁定在他们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上,从不让步,并在如此行时向他表示爱意和赞许。他们利用这种方式甚至能引出他的秘密想法。在来世,他们在社群里仍以同样的方式行事,只是更巧妙了。在那里,他们也不允许别人偏离自己心中的任何想法;事实上,他们还会助长这种想法,由此将这种想法从他身上引诱出来。结果,利用这种方式,他们以后可以说便抓住了别人的把柄,将他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让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因为他们知道其他人的邪恶是什么。然而,这些灵人却在游荡的灵人中间,时常受到惩罚。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